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为什么易武森林茶是交学费的重灾区?四大难点深度解析(2)
2020年02月01日

为什么易武森林茶是交学费的重灾区?四大难点深度解析(2)

稳定品质难这一条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受到气候、工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即便每年都做同一地块的茶,体验感也是有差距的。譬如我们之前做曼松老寨同一片地的茶,23年的就有清晰的兰香,24年就感受不到……关于品控难,主要针对的还是像我一样的品控者。作为这个时代的品控者,个人认为这个行业最缺乏的是“敬畏之心”,对茶的敬畏,对行业的敬畏,对茶友的敬畏。时至今日,依然有大把的所谓品控者在用十年前的思维应对市场。十年前我们把情怀亮出来,把故事讲的动人,不管懂不懂茶,笑着就能把钱收入口袋;而十年后的今天,越来越要求我们具备专业的知识、丰富经验、明锐的感知,以及准确的表达,如果对于茶没有敬畏之心,便很难前行!

| 为什么易武森林茶容易交学费(四):品饮难建立完善的易武森林茶品饮体系难点有三:1. 品饮思维和侧重点的转变;2.对于水路细腻度的判断;3.对于森林感和穿透力的捕捉;

我们一点一点的说。品饮思维和侧重点的转变:品饮思维的转变目的是要懂得去欣赏易武森林茶的魅力,而侧重点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在品饮类似勐海或临沧的大叶种山头古树茶时,品饮的侧重点是香气、汤感和回甘。尤其是汤感的厚度,对于品饮者判断树龄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而当转变到易武森林产区时,品饮的侧重点应该转变为茶汤的水路、劲道、森林感和穿透力(尤其是汤透感)。需要解释一下,对于易武森林茶来说,不是判断香气、汤感和回甘不重要。

对于香气而言一方面,大多数易武森林茶非名微茶园新茶时(1~3年)香气都比较内敛,需要对气息极为敏感的人才能捕捉到,大部分产区,都是要经过一定存期后,山场风味、香气才更清晰;另一方面,易武茶的香型基本都是固定的三种香型,蜜香,花香、原野香;对于汤感来说如果树龄(树形)差距太大,比如十多年的乔木和古树对比,汤感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种差距对于大多数茶友都没有太大问题。而大家可以去对比森林小高杆、森林古树和森林高杆这三种树形,其实汤感的差距真的不大,但汤水的劲道、穿透力差距非常明显。而且正如上一段所说, 在易武收茶,生态比山场重要,树形比树龄重要。这是很重要的。回甘则不用细说,比较基本,大多数茶友都懂的判断的。

水路,森林感和穿透力,我觉得一句话就可以总结了:森林感和水路决定品饮的高级感,劲道和穿透力决定茶汤的内质。

来源:山头古树茶半文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120619053845116.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