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是弯弓片区森林茶的重度爱好者。我常常像欣赏“艺术品”一样去玩味一款好的弯弓,将其体验感层层剥开,会发现它的雅致、细腻、野性、劲道、内敛……这与我热爱的儒道文化、诗词、书法如此的相通,真是每一点都击中我的审美,几乎满足了个人对好茶的所有幻想。所以弯弓片区的森林茶,是个人习茶路上情有独钟、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因此,个人在弯弓茶上用功颇深,今年亲手品控的弯弓有三款:弯弓古树,弯弓单株以及弯弓白茶园。品控的过程在春茶时都实时记录过,有想要了解的茶友,可以去翻阅3月27日~4月18日的文章。
需要强调的是:1. 弯弓古树、弯弓单株、弯弓白茶园来自不同的茶地,弯弓古树茶园的大概位置在薄荷塘与弯弓大庙之间;弯弓单株那片茶园距离弯弓小庙约3公里的路程,皆属于滥田上寨茶农;而弯弓白茶园则属于瑶族丁家寨上寨;2.目前还有库存的主要是弯弓古树,弯弓单株尚余4片,弯弓白茶园尚余4公斤;理所当然,目前分享最多的是弯弓古树,想要弯弓单株的茶友还可以分享3片,白茶园估计要到下个月才出相关品鉴文案了;3.今天这一篇主要分享弯弓森林古树。
|产品信息:产品名称:弯弓森林古树产品规格:200克/饼,5饼/提产品产地:易武·滥田上寨原料品控:茶园位于弯弓河上游(过河弯弓),靠近薄荷塘,树龄为古树,每年只采头春,无茶园管理,茶树放高养,不修枝,不修尖,不剔老叶,茶园不除草,从鲜叶采摘、杀青、晒干到精制环节,个人全程参与品控;原料日期:2025年04月12日茶叶价格:1300元/饼,单饼起卖,不发样。购茶+微:18288691727
| 冲泡提示茶具:白瓷盖碗,容量150ml;投茶量:6.6克(可以根据品饮习惯适当增加或减少投茶量,如果想要汤水稠厚感更好,单人品饮建议投7~8克,如果想要汤水纯净度更高,单人品饮建议投6~7克)用水:珍茗纯净水(建议选用纯净水冲泡较容易获得客观的品饮体验)水温:92~95℃冲泡提示:定点注水,稳注水,稳出汤,前1~7开快进快出,7开后可根据体验感适当延长出汤时间;品饮时段:正午时间品饮较容易捕捉到苦底和涩感,最佳品饮时段建议选在上午9:00~11:00或下午6:00之后;| 近日品饮体验分享·优点综合评价:作为几乎每日必饮的今年新茶,弯弓终于在压饼后的三周,迎来了第一个适饮期。相对来讲,体验已经颇为稳定了,记忆点和内质皆有不错的表现。风味完全融合,口感得以重塑,弯弓森林茶“雅致劲道,香稠细野”的风格呼之欲出,全程喝下来,没有特别明显的、突兀的缺点,非常典型的弯弓片区森林茶的体验;
记忆点:茶汤入口的一瞬,先是果甜在口中散开,落舌则成蜜韵,入喉香分两路:花香从鼻腔后段呼出,快意轻灵;蜜韵则慢慢沉淀于喉间,绵密持久。总体而言,滋味甜醇饱满,却不刺激;香气馥郁层次,又不落俗。入口生甜,落喉成韵,香汤一体,且不谈汤质气韵,光是这三点,已足以迷倒多数茶友了;细细品来,品饮前段,汤水中还有一丝接近曼松王子山的矿质感;品饮中段,舌心处蜜甜之余,还带微微麻感,清凉感的表现也令人惊喜,几乎每饮一开都能捕捉,饮至中尾段已经很难分清是汤体清凉还是回甘清凉了;整泡茶喝完,颇多细节玩味之处,山场风味和森林气息的清晰表达,似将体验者瞬间置身原始森林中,连呼吸都变得清澈起来;
茶汤内质及穿透力穿透力的表现同样令人惊艳!我敢说句托大的话,弯弓片区,除了已经细分的名微茶园外,很难找到汤透感那么好的弯弓了!汤质稠厚,水路细润,劲道十足。汤感、水路、劲道的完美融合,呈现出如绸缎般丝滑,如拉满的弓弦般张力的茶汤质感。喉咙,胸腔,胃腹一线,凡茶汤过处,炽热感清晰,气顶而韵沉。
| 近日品饮体验分享·缺点弯弓古树又消耗完一片,近日新开。从春茶开始制作到现在,保守估计已经被我喝完一公斤了;高频率的品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真的很喜欢弯弓片区的森林茶,今年还做了弯弓单株和白茶园,但手上的存量太少了,有点舍不得开,所以只能拿还有一点量的弯弓古树下手;二是弯弓片区的新茶体验感变化得太快,茶性不稳定,我也是打心眼里想要弄清楚这个茶体验感的上限和下限在哪里;坦白讲,这个级别的茶,真的没有特别突兀的缺点,所以也只能谈谈这款茶与高端弯弓的差距了。
微有涩感还是有一点,主要集中在两颊靠前的区域,涩感微弱,按我的标准,这样的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当然,也有可能与我早年喝临沧茶有关系,对涩的敏感度较低);此前有茶友反馈,品饮中断,舌面略微有点糊,不爽滑,近日连喝数次,没有这种体验了,当然,一定要注意区别森林感带来的咸鲜或微麻的体验;香气不稳定香气的表现也是不稳定,前天晚上喝,感觉香气馥郁,清晰浓郁的花香从鼻腔后段喷出,后面两天喝,香气表现也不错,但始终没有达到前天晚上的效果;劲道差距对比顶级的弯弓森林小产区,这款弯弓在茶汤内质的差距在“劲道”,从头到尾,这款茶的汤水质感稠厚,顺滑,润感好,穿透力的表现也不错,汤水入喉,茶汤带着热感从喉咙一直透到胸腔、胃部,水线清晰,热感成片,品饮深度是够的。非要挑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达到顶级弯弓“一线喉”的体验,汤水有厚度,团感,但劲道没有那么极致;还有一点是口腔韵感达不到顶级弯弓那般强烈、有层次和持续性。比如马鞍山、白茶园、薄荷塘等。
| 个人认知·综合评价这款弯弓虽然才做了两年,但个人在弯弓片区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却一点也不少。从2021年至今,个人光在弯弓茶上花费的茶样起码5万打底,现在比较熟的弯弓大片区包括瑶族丁家寨、滥田和杨家寨,有超过10次以上体验的弯弓名产区有:马鞍山(普桑河)、白茶园、薄荷塘、凤凰窝、冷庙。
基于这样丰富的体验和认知对这款2025年的弯弓古树做出评价:多次品饮经验得出结论,这款弯弓比较优势的点有三:茶汤质感稠滑;森林气息浓郁;穿透力清晰。尤其是穿透力层面的清晰表达,将这款弯弓的体验感拔高了几个层次,与许多所谓弯弓森林古树拉开了差距,即便对标弯弓片区一些所谓的名产区的茶做对比,也丝毫不逊色。加上这款弯弓本身记忆点丰富,甜感好、香气高,韵感留存久,即便是新手茶友品饮,也能很好接受。尝一口就上瘾!这才是弯弓森林古树的体验“教科书”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0年02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