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弯弓森林普洱茶选购三大黄金法则!
2020年02月01日

弯弓森林普洱茶选购三大黄金法则!

 在上一篇关于弯弓茶的文章《5000字干货,解读易武最难的森林产区:弯弓》里,我们已经从山场、体验以及一些个人对于购买弯弓茶的建议,对这个片区做了大致的疏离和分析。文章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但回过头去看,对于大多数茶友而言,真正能运用到日常品饮和购茶参考的点不多。所以这篇文章,我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总结这些年品控和品饮弯弓片区的经验,将自己的认知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希望对想要深度了解这个片区的茶友有帮助。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
| 弯弓茶高端与不高端的品饮分界线:汤透感弯弓产区很大,资源极度分散,名微茶园不计其数,且在持续细分,想要每个片区、每片茶园依次喝懂是不可能的。于是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弯弓茶好坏的规律总结,想必许多茶友是不陌生的:比如此前已经分析过的:过河的弯弓比不过河的好;再比如:瑶族人的弯弓原料好,汉族人的工艺好,所以收瑶族人的弯弓要格外注重工艺,收汉族人的弯弓要格外注重茶园管理。那就个人深入弯弓片区收茶这几年来看,这句话也经不起推敲。一是关于原料,汉族人对于茶园的管理确实要勤劳一些,但这些年瑶族人也没闲着,类似滥田的大多数森林茶园,茶园管理也是过度的;二是工艺,现在易武茶的工艺是“大哥工艺”、是“客户工艺”,没有所谓的“传统工艺”,就是客户要什么工艺,给你做什么工艺,而且山头茶发展了这么些年,单论工艺而言,已经没有所谓汉族瑶族之分了;
毫无疑问,这些所谓规律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只能回归到个人判断山头茶品质的第一准则:先判断内质,再判断记忆点;先判断茶叶的品质,再判断茶叶的真假!于是,在个人喝了大量大弯弓片区的弯弓茶后,获得了一条弯弓茶高端与不高端的品饮分界线:汤透感。关于这句话,做一些解释:1.关于汤透感的描述,主要感受为:在品饮过程中“喉咙~食道~胸腔~胃”这条线能捕捉到“茶汤的流动轨迹”,限于文章篇幅,请参考这两篇文章:揭秘易武森林茶精髓!90%茶友不懂的‘森林感’与‘穿透力’,一文厘清。喝懂易武森林茶的‘穿透力’一定要知道的秘密,这篇文章是小白选茶的福音!2.大量大弯弓片区的弯弓茶包括:2.1.弯弓河流域的弯弓:弯弓河上游的薄荷塘(周家与滥田皆有)、滥田上下寨的弯弓、瑶族丁家寨上、下寨的弯弓、以及名产区白茶园、凤凰窝;2.2.弯弓河流域边缘弯弓:杨家寨弯弓、弯弓·小黑山(也称曼撒)2.3.张家湾弯弓、汉族丁家寨的弯弓(包括一扇磨、冷庙)等;杨家寨弯弓包括哆依树和马鞍山;3.必须要说明的是,不是有汤透感就算高端弯弓,必须是清晰的感受到,且拥有一定持续性(最少持续3~4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拥有“汤透感”的弯弓可入高端弯弓之列?1. 在目前个人喝到的所有顶级弯弓原料里,汤透感都是存在的;2.弯弓片区的森林小高杆,目前个人没有喝到拥有汤透感的,所以在弯弓片区拥有汤透感的原料,基本都是古树;3.个人喝到有汤透感的弯弓茶后,反推至原料所属茶园,皆满足个人对于森林茶园的认知;茶园生态原始、无茶园管理、茶树树形、树龄有保障;
| 弯弓森林茶的风格及体验感规律总结!在《硬核干货解读弯弓、刮风寨,谁才是易武森林茶的巅峰?》这篇文章里,已经大致提过一嘴,只是限于篇幅关系,没有做细致的解读。这一段,我分享透一点。好吧,先说我认知的弯弓茶及其风格。1. 弯弓传统风格:弯弓河流域。弯弓河从上游的薄荷塘,流经滥田弯弓,丁家寨弯弓,一直在白猴山处汇入冷水河。其中,滥田人的弯弓茶外围是杨家寨人的弯弓,风格与滥田弯弓风格类似,但森林感和穿透力不及滥田弯弓。整条弯弓河流域的森林茶呈现出“雅致细腻”的风格。做深入理解,又可以细分为两种风格:弯弓河上游的茶甜度更高,香气更扬,穿透力更直接,风格比较讨喜。主要以薄荷塘、滥田薄荷塘、滥田弯弓等地的森林茶园为典型代表;弯弓河下游的茶纯净感好,水路更细腻(相对上游弯弓而言)、穿透力层层递进,风格相对内敛雅致。主要以瑶族丁家寨、白茶园等地的森林茶园为典型代表;
这倒也不仅仅适用于弯弓,整个易武片区的森林茶都似乎都符合这个规律,即:海拔更高的茶园香气更扬(且容易出花香),甜感更细腻纯粹,透感更直接。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麻黑的石门坎,应该是麻黑片区(除刮风寨)海拔最高的茶园,喝过石门坎的茶友对此应深有体会。水往低处流,上游海拔较下游更高,所以上游的茶更香甜;当然,下游也有海拔相对较高的茶园,比如凤凰窝,花香也很好。
2. “兼容型”风格:马鞍山(普桑河)、哆依树这两个片区的弯弓茶风格比较独特,既有传统弯弓细腻劲道的一面,又兼具大叶种饱满雄强、直接热烈的一面;近年来,这两个小产区的弯弓大受欢迎。有茶友问,这边的茶是否类似“铜箐河”风格,我认为不然,主要区别在水路的表现,马鞍山、哆依树的水路要比铜箐河细腻的多,用个不太恰当的词,铜箐河的风格略显“粗野”,更偏向大叶种风格;而马鞍山和哆依树依然是弯弓茶细腻劲道的底色。这两个片区里,个人最熟悉的是马鞍山,我形容这边的茶为“剑走偏锋”,入口滋味直接饱满,颇具侵略性,香气浓郁高扬,回甘绵长。坦白讲,马鞍山的回甘应该是个人在易武茶里喝过最棒的。
总的来讲,这个片区的茶,在口腔里的浓郁度是非常棒的,与传统弯弓风格大相径庭,而穿透力的表现又颇为直接,可谓“又猛又劲道”!对于新手茶友而言,其记忆点丰富,香气、滋味、回甘很容易感受到;对于老茶友而言,其内质也极佳,该有的汤感、水路、劲道一样不落,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马鞍山、哆依树茶大火的主要原因。最后分享一点,从个人目前的品饮经验看,这两个片区的茶水路没有弯弓河流域的细腻。
3.不太符合个人品饮偏好,但名气不俗的弯弓:冷庙、泡竹箐、金竹林等。一扇磨、及其细分出的冷庙,近年年名气也不小,还是有多次品饮经验的,但坦白讲,这几边的茶我都捕捉不到清晰的汤透感。所以在个人的品饮偏好里,这样的茶并算不得高端。当然,山场能细分,其山场风味必然是特殊的,具体值不值这个价,还是看个人的。
| 回答茶友们最关心的弯弓茶的几个问题1. 价格。近五年来,弯弓森林茶的价格一直很稳,应该说稳定的高。普通森林头春古树的价格起步为3500元/公斤,其中瑶丁的弯弓略贵,其次是滥田和杨家寨,当然也根据茶园的生态和管理来看。如果茶园生态原始,几乎没有人为干扰和茶园管理,原料价格肯定会略高。而弯弓片区细分出的小产区,价格就不一定了,比较高的类似薄荷塘、凤凰窝、马鞍山、哆依树、野猪林等等,料价基本都过万的。但茶友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