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麻黑:揭秘被90%茶友忽略的‘半个易武’普洱茶魅力!
2020年02月01日

麻黑:揭秘被90%茶友忽略的‘半个易武’普洱茶魅力!

今天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易武麻黑产区。文章开始之前,必须要限定一下麻黑产区的范围,或者说个人熟知的麻黑产区范围。麻黑是易武的一个村委会,下辖荒田村、三丘田、曼秀村、陈家凹子、落水洞、麻黑一、二村、大柒树、刮风寨一、二村。而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麻黑产区主要指:曼秀、陈家凹子、落水洞、麻黑一、二村、大漆树等所包含的麻黑茶。

荒田村和三丘田的茶个人品饮经验有限,且在认知里,这两个寨子的茶认知度也相对较低;而刮风寨的茶又与上述所列诸寨有一些差距了,属于个人认知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茶,所以也不作为主要讨论。好的,限定了产区,下面的文章观点就有成立的可能性了,今天的文章主要围绕以下观点展开:1. 老生常谈,为什么学易武茶建议从麻黑产区开始?2. 麻黑与易武高端森林茶之间的距离3.90%的茶友都没有搞懂的麻黑茶真正的魅力;相信我,认真看完这篇文章,将会颠覆你对易武产区的一些固有认知。

| 为什么学易武茶建议从麻黑产区开始?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依然很有必要。说起这个话题,必然要谈到麻黑的历史地位、存世老茶等等,不是没有必要,只是大家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得到,这里就一笔带过了。麻黑产区适合喝易武的新手,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看:1.从茶园的角度。相较于刮风寨,弯弓等产区核心茶园隐匿于森林之中,路既远且险,难以抵达,麻黑的大多数古茶园就分布再麻黑公路两侧,距离茶农居住的寨子相对较近,是比较方便进入的。这对于许多刚接触易武的小白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进入麻黑茶园,你能清晰的感受到易武产区在树种、树形、茶树养护、茶园生态上与其他山头茶产区(诸如勐海、勐库等)直观的不同。不夸张的讲,麻黑茶园已经算易武产区一个整体的茶园风貌的缩影。

2.从品饮体验和后期转化的角度。在过往的文章里,我总结了易武茶相较于其他产区其品饮体验有三大优势:一是森林感,二是水路细,三是后期转化速度快。毫无疑问,麻黑茶三者皆备。有资深茶友可能会质疑麻黑茶的森林感差,但朋友们,这要看更谁比,与刮风寨、弯弓的森林茶园比,那确实有差;但如果对比其他产区的所谓森林茶,即便是冰岛南迫白水河之流,麻黑的森林感表现也是可以碾压的;其次,习惯了勐海、勐库大叶种滋味足,刺激性较重的茶友,在刚接触易武茶时,总会觉得其滋味淡雅,喝着不过瘾,而麻黑产区在滋味的表现上虽不至浓,但绝对称得上丰富,这是为什么麻黑曼秀能连续两年获得易武茶王称号的重要原因之一;、、

(麻黑古树)常看我文章的茶友都清楚,个人最早是从临沧的山头茶开始建立品饮体系的,此处分享一下,个人刚开始喝麻黑时两点最直观的感受。1. 茶汤入口,麻黑的茶汤水路就与临沧、勐海等产区的山头茶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此前我喝类似冰岛老寨、老班章、昔归等茶时,也觉得其水路细腻,但当喝麻黑时,水路的细腻度仿佛上升了一个维度。2.此前喝勐库山头茶时,虽然也能感受到茶汤气韵的下沉感(比如额头、后背发汗、打嗝,喉韵等),而第一次喝到麻黑时,竟然可以清晰的捕捉到茶汤的流动轨迹(喉咙~食道~胃部一线),尤其茶汤的入喉感,直觉告诉我,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气韵范畴,而是汤水的穿透力!且这种穿透力带来的身体通透感非单纯的气韵可比拟。毋庸置疑,个人的品饮体系在麻黑的品饮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和丰富,也为后来建立完善的易武森林茶品饮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从工艺和试错成本的角度。麻黑产区应是易武茶工艺复兴最早的产区之一,即便是现在的易武茶,麻黑片区的工艺相较刮风寨、弯弓等依然更值得信赖;另外整个麻黑片区,除了石门坎等茶园外,价格还不算太高,应该说价格与体验的匹配度很高。所以在名产区林立的易武,麻黑茶的试错成本相对较低!

| 麻黑古树与易武高端森林古树茶之间的距离!

在许多高端玩家心中,易武高端森林茶与非高端茶之间有着严格的分界线。比如我常于文章中提起的“森林感”,对于大部分茶友而言,可能要去仔细的、刻意的捕捉茶汤的清凉感、原野香等等;但对于那些老饕而言,茶汤入口过喉就能准确的捕捉和快速做出判断。那问题来了,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老实说,每个老茶人的品饮体系和品饮偏好或多或少都有差异,所以我的回答只能作为参考,但想来殊途同归。真正高端的易武森林古茶入口有两大特点:一是纯净感,二是穿透力。

关于穿透力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没人讲清楚的茶汤穿透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纯净感,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很难用具体的文字描述出来,或者大家也可以理解为,我尚未真正的参透。只能以个人的品饮认知总结便于大家参考:1. 虽然很难具体表达这个词所传递的体验,但可以确定的是纯净感好的茶与不好的茶,入口有明显的区别;2. 茶园生态、制茶气候、制作工艺都会影响到纯净感的体验,但此处想要讨论的纯净感变化,主要与茶园生态相关;3.纯净感绝对不是滋味单一、寡淡,而更偏向于一种高辨识度的山场风味或茶汤质感,一种接近汤水入口细腻、无杂质的感觉,个人在早年的薄荷塘、曼松老寨、百花潭、同庆河、凤凰窝等古树茶中皆有此体验。4.纯净感和穿透力都是易武茶森林感极佳的表现,当茶园生态受到破坏或人为干扰增加时,纯净感和穿透力皆会受到影响。如果纯净感和穿透力都捕捉不到,那感受茶汤的森林感则需要通过原野香、清凉感等印证。当然了,穿透力不仅仅受到茶园生态的影响,与树龄(树形)的大小也有关系;5.因为纯净感的体验较为抽象,且受干扰因素较多,所以判断森林感以“穿透力”为主;

麻黑之所以很难被易武森林茶玩家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纯净感和穿透力的缺失(或模糊)。大家一定要客观的理解这句话:1. 麻黑产区的古树茶并非没有森林感,而是没有清晰的,入口即能轻易捕捉的森林感;2. 如果对麻黑产区的茶园有足够的了解,依然可以做到穿透力非常棒的麻黑茶,但绝对是少数;

关于穿透力,有必要补充一点:喝易武茶的穿透力是需要不断迭代的。换言之,当你喝过穿透力更清晰,持续性更好的森林茶后,再回过头喝部分产区时,你就会发现其穿透力变得模糊或者感受不到穿透力的存在了。而如果一款茶穿透力的清晰感和持续性在长期品饮过程中都没有被迭代,那证明这款茶的原料内质、茶园生态等皆是过关的。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再喝了刮风寨、弯弓等一些顶级产区之后,再来喝麻黑,就感受不到穿透力的主要原因。

| 90%的茶友都没有搞懂的麻黑茶真正的魅力;经过上面两段的介绍,相信大多数茶友对麻黑都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1. 麻黑产区是学习易武茶的一个起点,无论是其茶园、工艺、后期转化还是体验感,都有助于你快速的认知、学习易武产区;2.对于从其他产区转向喝易武茶的茶友而言,麻黑茶是一个非常好的过度,它像一把钥匙,可以帮助你打开易武森林产区这个宝库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