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必须小心“当下难喝,未来好喝”的越陈越香理论
2020年02月01日

必须小心“当下难喝,未来好喝”的越陈越香理论

茶友让我讲一篇通俗易懂的普洱茶的,有关于普及的,不好讲。这一段给基地选玻璃窗,不好选,同样是断桥窗,有真的有假的,有本地的有广东的,铝材、玻璃、五金,处处有坑等你,你看的是一样,做给你的是另一样。价格从500到2000都有,我愿意承担高一点的价格,但是,不愿意当冤大头。这东西和普洱茶一样,水深,复杂。言归正传。云南人喝普洱的习惯,基本都是从外面传回来的,以前都是喝烘青,云南不叫烘青,叫蒸酶茶,初期有蒸青工艺,后期就全部改为了烘青,至今市场的销量也不低于普洱茶。这时期有差不多十五年,家庭、公司、单位、茶室统统都是蒸酶茶,第一是保山,第二是普洱(现普洱茶集团),第三是大渡岗。在此之前,本土消费的是“滇青茶”,散茶,现在归类为生茶原料,叫晒青绿茶。外贸系统供应外销的才叫普洱茶,有熟茶,有七子饼。如果单论七子饼,差不多在云南消失了 50 年。计划经济时期,了解普洱茶的,只有外贸系统,甚至可以讲 2005 年之前都是如此,普洱茶在 70 年代从香港传到日本、法国,德国也掀起过普洱茶旋风,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事情,境内人不得而知。云南兴起七子饼,大概是 2002 年,到 2004 年,昆明的大街小巷都是讲茶的,卖饼子的。2002 年到 2007 年,基本上的认识,普洱茶是熟茶,包含老茶,(传统老茶,高温高湿的老茶性状与熟茶无异,发酵方式相同)。生茶不叫生茶,叫青饼,散茶叫青茶。刘勤晋老师讲香港人把丝分生熟,生丝,熟丝,普洱茶渥堆和不渥堆的紧压茶,表面看,陈化方式不一样,就此得出生茶熟茶的结论。(关于老茶陈化,事实是两种方式,这是另外的话题,不展开讲)现在的认识——鲜叶已经炒熟,按道理毛茶阶段就已经熟了。如同蔬菜,已经炒熟了,叫熟菜,不可能还叫生菜。

之二,第二阶段的认识,以树龄为王

2007 年,普洱茶到顶,随着全国的烘青绿陈茶(废茶)涌入云南,普洱茶的市场轰然倒塌。根据当年的生产情况分析,晒青毛茶的产量不会超过 5 万吨,这是全省全年的产量,然而,事后媒体调查,仅仅是两大品牌执行的订单就超过 20 万吨,那多余出来的天量的晒青茶又是哪里冒出来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中央台《疯狂的普洱茶》报道之后,普洱茶反而爆的大名。2009 年春茶,很多人上山找茶,2010 年昆明到版纳的高速打通,自驾上山的猛增,先勐海,后易武,茶叶的制作中心也从旧普洱府(原普洱县,现宁洱县)转移到勐海。每到春茶季 ,茶山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持续十几年如此,堪称茶叶盛世。生产中心转移到勐海,勐海茶名气逐渐超过了易武茶,原本勐海茶主要适应做熟茶,做生茶太猛,不适合人长期品饮,但是,市场教你越陈越香,教你动辄存放 30 以上的忽悠理论一出台,当下的不好喝反而成为好卖的理由。现在喝第一代的古树茶,普遍反应都不好喝。

当时从易武的曼秀到麻黑一带,道路两旁的茶树都是砍过的,都是台地种植,这些茶品存放多年后,口感也并不好,仍然有明显的涩感。直到国家农科院茶科所的老所长来,写了一篇论文,说明台地茶苦涩,是由于阳光直射,而古树茶由于篷状,阳光是漫射光,直射光和漫射光两者的光合作用不同,形成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不同,导致茶叶的苦涩强度不同。当然,这份报告的数据,是早就有的,只是单独就古树与台地茶的对比是第一份。这在科学上解释了古树茶为什么好喝,而台地茶口感欠佳的原因。现在指 的台地茶,一般是指扦插的,其实,无论种子种植还是扦插种植,只要矮化,都有苦涩强度高的问题,至于连片种植,密植化,导致营养不够,必须施肥,而施肥又导致长虫,长虫又必打药,这都是一个连贯的。

之三,关于纯料和拼配

普洱茶的两个时代,2007 年之前是拼配茶时代,这之后是纯料茶时代,截止到 2024 年。从时间重量上来计算,纯料茶的份量远远大过于拼配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拼配是技术,纯料指原料,绝大部分茶叶都需要拼配。比如讲,同一茶园茶叶的匀堆,就是一种拼配。市场所言的拼配,是指不同茶区的茶,依据茶性拼合到一起。理论上拼配是显优隐次,事实上规模化做茶,选料本身就比较粗放,茶叶品质低端,规模化的拼配茶都只能次中选优而已。

来源: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48.jpg

 

 15159876723571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