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纵观古六大茶山近300年兴衰史,见证普洱茶的逆袭之路!
2020年02月01日

纵观古六大茶山近300年兴衰史,见证普洱茶的逆袭之路!

01第一次衰落

清朝的中后期,当时清政府内部已经腐败不堪,不断的增加农民的赋税,农民不堪重负,使得茶农的经济利益受到很大影响,茶商也无利可图,一些茶商和马帮不得不放弃另辟蹊径寻找出路,茶农也放弃茶园,六大茶山的产量急剧下降。

清朝末年,地方混乱,盗匪四起,商旅不敢上路,茶叶没有销路,一些制茶的商号纷纷倒闭,曾经一片繁荣的景象不复存在,六大茶山的茶叶贸易就此低落。

02第二次衰落

民国二年(1913年),内地的汉族商人,逐渐进入茶山购买茶叶,然后运往越南等地销售,随着茶叶销量的增加,六大茶山才开始慢慢复苏,过去的一些茶号又重新开始营业加工。

在倚邦当时茶号有很多,但是产量有限,每年也不过2000担左右,一些茶农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乘机制作假茶。

六大茶山的二次兴起之后,产品主要销往越南的莱州,当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人看到中国的“普洱茶”在越南卖的火热,便肆意加重了普洱茶的进口关税,这引起了茶商的抗议,后来法国人直接下令禁止普洱茶在越南销售,一些运往云南的普洱茶也要原路返回。

茶商无奈之间只好和当地的华侨协商,勉强收下茶叶换取一些旅费,茶商回国后,运送马帮和牛帮的人又来追讨运费,茶商们只好变卖家产还债,不久茶号再次纷纷倒闭,又陷入的一片萧条之中。

在六大茶山兴旺的同时,勐海茶区的茶叶贸易也进行的如火如荼,产品主要销往印度、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国内的西藏等地。二战期间,国内局势紧张,茶叶的销路又一次陷入危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刚刚成立的佛海茶厂不得不忍痛撤离,一些茶号也纷纷倒闭。

03第三次衰落

1949年以后,内战结束,国内的形式趋于稳定,政府着手恢复老茶园,对茶叶生产十分重视,到1952年开始茶叶开始全面生产,一些老茶庄纷纷开始了加工普洱茶。

1953年国家经济体制改变,实行计划经济,茶叶被政府统购统销,六大茶山和勐海茶区所生产的普洱茶一律由政府收购,并且按照上级的计划进行调拨和销售。

私营茶庄只能零售不得批发。1955年农村成立合作社,1956年到1957年农村成立农民公社,私人茶庄彻底解散,随之而来的是国营的茶叶收购站,初制所。

1958年茶区所有茶叶几乎都用来制作绿茶和红茶,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红茶销往前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传统工艺上的“普洱茶”无人问津。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六大茶山古茶园经历长达30年的休眠,终于焕发出它的光彩,现如今,六大茶山,家家户户采茶,卖茶,茶商络绎不绝,茶叶成了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而“普洱茶”再一次走向辉煌。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1499219335797981.jpg

 

 15994568299027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