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新闻 > 普洱茶的起源你知道吗?
2020年02月01日

普洱茶的起源你知道吗?

 云南普洱是世界茶树之源,而茶树的演变历经数千万年。第三纪晚期的渐新世,气候由干燥向湿暖转化,被子植物大量兴起并快速繁殖,宽叶木兰向中华木兰演化,而茶树的诞生正是其演化的结果
在云南境内,木兰化石主要分布于哀牢山山脉以西、横断山脉倾伏地段以及北纬 22°—25°,分布范围与后世的野生大茶树群落相吻合。1978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公布发现距今3 540万年前的以宽叶木兰为主体的植物化石群,在地质古生物学上被称为“景谷植物群”,仅见于景谷盆地,是唯一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波及的区域。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景谷植物群内的茶树得以生存发展,并逐渐向四周扩散。在此后的 3 000 多万年间,茶树不断向四周繁衍,逐渐分布于云南的景谷、临沧、沧源、澜沧、景东、宁洱等地区,并形成古茶树群落,为后来的人类使用茶叶提供了物质基础。
黄桂枢认为,普洱茶最初是濮人种植的茶,濮人是先秦时期生活在长江上游地区的民族,其分布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武王伐纣之时,濮人与周武王会盟,参加牧野誓师讨伐商纣王,《尚书·牧誓》载:“我友邦冢君,御事……濮人”,《新纂云南通志》中也记载:“周武王伐纣,髳人濮人防于孟津”。在武王克殷后,参加会盟的众多民族向周武王纳贡敬献,其中一种珍贵的物品就是茶叶。《华阳国志》第十二卷和《古今图书集成》中也提到少数民族向周武王纳贡茶叶。目前认同度较高的一种说法是云南的濮人向周武王敬献茶叶,但“濮人”分布的范围尚不确定,假说成立与否还有待考证。
有关云南境内少数民族使用茶叶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 109 年三国时期魏国吴普的 《本草·菜部》,其中载:“苦菜名荼,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文中的“荼”字是古茶字,而文中的“益州”是西汉武帝元丰二年建立“南蛮”古国滇国后设立的益州郡。文中将“荼”归纳于 《菜部》,许慎在 《说文解字》 中对“菜”的注解为“艸之可食者”,说明在西汉时期,云南境内的少数民族已经开始食用茶叶,并且能辨识其味苦的特性。
关于普洱茶栽培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檀萃《滇海虞衡志》:“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文中“武侯”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文中的“茶山”指攸乐,“五山”指的是五大茶山,分别为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 。除上述文献记载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武侯遗种的传说。总之,从文献记载和相关传说中可看出,普洱茶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的尊崇与喜爱,并且已经融入民族文化之中。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2-140524131545243.jpg 
 
 1515987672357163.jpg